在 YouTube 上看到這個影片,我的第一個感覺是:
這不只是一段科技史,更是一段個人成長、移民奮鬥與全球科技大潮交織的故事。
李飛飛(Fei-Fei Li),被稱為 「AI 教母」,不是沒有原因。
她從中國成都移民到美國,英文不好、家境一般、靠在家族洗衣店打工長大。
但就是這樣一位新移民女孩,後來卻改變了全球科技的走向,甚至影響了 ChatGPT 時代的誕生。
今天,我想用最簡單、最平實的方式,和大家分享影片中的三個重點:
一、AI 為什麼叫「AI」?簡單但重要的一個名字
AI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這個詞在今天已經非常普及,但它誕生於 1956 年達特茅斯會議。
那時候一群來自哲學、心理學、計算機等領域的「敢想敢試」學者,決定用這個詞彙來描述他們的夢想:
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、學習和理解。
說白了,AI 的名字來自一群勇於做夢的人。
而他們的夢,七十年後,真的一點一點變成現實。
二、李飛飛如何成為「AI 教母」:從洗衣店到史丹佛
影片最打動人的地方,是李飛飛的成長背景。
-
移民家庭
-
不懂英文
-
努力讀書、靠獎學金念大學
-
最後在普林斯頓拿到博士
-
成為史丹佛教授
-
創立 ImageNet,讓 AI 從「半啞巴」變成「能看懂世界」
ImageNet 是她人生的巨大貢獻,因為它讓 AI 學會看圖像、識別物件。
這一步,為後來的深度學習革命鋪下基礎。
沒有李飛飛,就沒有今天的視覺 AI、醫療影像 AI、安全監控 AI、甚至自駕車。
三、與 Geoffrey Hinton、Yann LeCun 等人一起打造 ChatGPT 時代
影片中提到 AI 三巨頭:
-
Hinton:深度學習之父
-
LeCun:卷積神經網絡(CNN)之父
-
李飛飛:視覺 AI 推動者
-
加上十多年間無數研究者,最終形成 AI 爆發
這些人並非從第一天就知道 ChatGPT 會誕生。
他們只是:
-
一直做研究
-
不怕失敗
-
相信 AI 最終可以幫助人類
-
在學界與業界間穿梭
-
一點一滴推動了今天的 AI 生態
影片也提醒我們:
ChatGPT 不是一夜之間的奇蹟,而是幾十年累積的結果。
四、這部影片帶給我的三個感悟
1. AI 是「人」的夢想,不是「機器」的夢想
AI 的故事其實是 科學家的堅持 + 移民家庭的奮鬥。
2. 每一次科技突破背後,都是無數人的努力
看到 Hinton、LeCun、李飛飛,我更明白:
科技不是天才的直線,而是眾人的合力。
3. 普通人也能進入 AI 時代
李飛飛的背景告訴我們一件事:
AI 不是專家才配學的,而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的科技。
你和我,也可以用 AI 寫文章、翻譯、創作、記錄回憶、學英文,
甚至就像你現在做的那樣——
用 AI 做生活的夥伴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Take a moment to share your views and ideas in the comments section. Enjoy your reading